5 min read

山西这个县,靠什么脱贫?

马铃薯是如何改变这里的?
山西这个县,靠什么脱贫?

地处吕梁山腹地的山西省娄烦县,多年来因生态脆弱、生产生活条件差,一直顶着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标签。

山多坡广的黄土高原,加上干旱少雨的气候为娄烦的农业生产带来不小的阻碍。自然的给予我们无法掌控,但好在人们早已懂得因地制宜的力量,娄烦生态资源的价值已被重新挖掘。

为什么是马铃薯?

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较冷凉的气候条件,生长温度一般为15~20℃,娄烦不仅有寒凉的温度,还有充足的光照,这样的气候条件为马铃薯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


娄烦以马铃薯特色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2011年,娄烦制订了《娄烦县“一县一业”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建成了马铃薯种薯繁育园区,新发展繁育基地4550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6万亩,总产值9500万元;2018年,娄烦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

有了稳定的增收途径,截至2020年12月,娄烦县全部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大地量子:2021.6 山西省娄烦县作物分布监测

上图为大地量子对娄烦县部分农耕区做出的作物分布监测,从2021年6月的作物分类结果来看,这里种植的马铃薯面积远大于其他类别的作物。

同时,通过这幅图我们也能看到娄烦农业因地制宜的另一个特征,梯田农业。

梯田带来了什么?

因地理环境影响,娄烦的田地主要以狭窄的梯田为主。

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有梯田。梯田的名字最早见于南宋范成大的《骖鸾录》中,“袁州(江西宜春)岭板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曰梯田”。

梯田不仅能增加山地地区的有效耕种面积,同时,作为一项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梯田也可以拦蓄降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作物抗灾能力。


可以说,梯田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不过,梯田农耕信息的采集也更具挑战,即使是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地块狭长,轮廓不清晰、形状不规则等特征,也让梯田信息提取相较于平原地区的耕地信息提取难得多。

如何攻下这个问题?

娄烦县地块高度破碎,在地块划分的基础上进行长势监测,对于农业精细化监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也有极高的技术难度。

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梯田信息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大地量子也在样本采集和算法研发的通力协作下,为梯田作物监测提供了更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利用高分辨率的影像及实例分割模型,我们实现了对耕地内地块数量、面积等信息的精细化提取;同时,通过融合作物监测数据,还可以得到地块级的作物分布数据,达到“地块级”的作物种植管理。

大地量子:2021.6山西省娄烦县作物长势监测

在地块分割和作物长势监测的基础上,我们还能针对监测区内农作物由于遭受洪涝、霜冻、干旱等造成的农作物损失,进行作物受灾面积的应急监测与数据分析,快速得到农作物的受灾面积和空间分布信息,为政府的防灾减灾、农险的定损理赔提供科学的时空信息支撑。

大地量子:山西省娄烦县干旱监测(上)2021.3,(下)2021.6